購物車 0

危機一過,你的理智就會回來


  陳宵是位女教師。用她自己的話說,已經人到中年,有許多問題需要盡快選擇!目前她最棘手的是自己的職業問題。

留還是走,這是無數人問過我的問題,但今天這個問題從陳宵嘴裡問出來,還是讓我感覺有些不同。因為,一般像她這樣的女性都在走向安定、有保障的生活,而陳宵的骨子裡卻似乎總有那麼一股沖勁兒,蓬勃著想要爆發出來。在她的信息表裡我看到她從行政工作開始,做過文秘、教務、市場銷售、對外培訓師、外語教師等。每一份工作都有斐然的成績。她對自己的評價也充滿了自信:只要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講到目前的工作,陳宵情緒明顯比較激動。“我整天都覺得特別壓抑!”她說,周圍的人,要麼就是年紀大的,思想比較陳舊;要麼就是很年輕的,沒有任何經驗。“我覺得自己學不到東西,每天就是在輕松地混日子,生活極其無聊!”

“學不到東西”幾個字中隱隱透著一種恐慌。

“學到東西對你很重要嗎?”我循著這種感覺問下去。

陳宵怔了一下,馬上點頭稱是,態度非常的堅定。“我覺得我要是一天不看書,不學新東西,就饑渴得不得了!”

這讓我想起陳宵提交的信息表。她的家庭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學習”。無論是父母,還是她的兩個姐姐,都是不斷自學,不斷“超越”,並小有成就的。這些成就是不是給了陳宵很大的壓力呢?

陳宵的回答否定了我的猜測。“我的父母非常地開明,什麼事情都讓我們自己做主。就連這次我想換工作,媽媽都說,換就換吧,喜歡做什麼,都可以嘗試,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一個更大的問號升了起來,是誰讓陳宵這樣要求自己,又是誰讓陳宵做事這樣猶豫呢?

“我很奇怪,為什麼你的母親對你是否離職的事都想得開,而你卻舉棋不定呢?”我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陳宵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有時候也覺得挺可笑的,我還沒有我的父母開通!我想這可能和我從小沒做過決定有關吧!”陳宵的臉漸漸嚴肅起來,“其實我生命中有許多遺憾的地方,比如當年考學,我是很想學醫,當護士的。但家裡都覺得當老師好,我就糊裡糊塗地上了師范……最遺憾還是自己的婚姻,我本來喜歡我大學的一位老師,他對我也很好。但是當時大家都說找個老師不好。我自己也沒主意,就從此不理他了。前兩年見面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其實心裡一直還存著對方,那種遺憾讓我一提起來就忍不住心酸!”

我注意到陳宵的眼圈有些泛紅,她語氣稍停,努力地想使自己平靜下來。

“所以,我不想再讓自己有太多的遺憾了!我必須選擇自己的生活!”

陳宵告訴我,她面前擺著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現有的單位,混到工作滿20年,就可以有個安穩的晚年;一個是到外面的一家教育公司去,一切從頭開始,憑自己的實力重新開辟一片天地。陳宵說,那家教育公司引進了許多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前沿教育方式,非常吸引她。而學校方面總體來講正在走下坡路,很快就要面臨改制的問題,前途未卜。

從陳宵的言談,我聽出她的意圖已非常明顯,她很渴望出來開辟事業。那她還猶豫什麼呢?

“我擔心自己和那些年輕人競爭,會很吃力。而且公司的工作強度又很大,我怕自己的身體會不行了。就像別人說的:畢竟,我原來有份不用費力就可以掙錢的工作。到那個時候,我真怕……”“怕自己後悔嗎?”

“對。我怕自己出來後真的不行,連退路也沒了。”

不知為什麼,在與陳宵談話的過程中,我總是聽到兩個聲音。一個是自信、蓬勃、追求奮進的,而另一個則充滿擔心和疑慮。

而陳宵的矛盾還不止於此,職業興趣測驗中,她在彼此矛盾的兩個興趣上都顯示出較高的分數,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一時之間我很難分辨哪個才是真正的陳宵。

於是,我請陳宵在紙上畫了一棵樹,並請她畫一個東西代表自己。她說自己只會畫松樹,就在紙的一小部分畫了一棵很秀氣的,像是楊樹般的松樹,又在頂端附近畫了一朵小花來代表自己。看了這幅畫,我的內心不禁震了一下。

我問她是否還要加點兒什麼?她說沒有了。

“你從這幅畫上看到什麼?”我問陳宵。

陳宵凝神想想,說:“好像不怎麼相配!”

我點頭。其實這幅畫是對陳宵內心世界的一個投射。松樹代表了她所期待的生存環境,也代表了她自信、有力的一面,只是這一面的力量似乎不如想像的那麼強大。花代表了她的心高卻軟弱的一面。這樣一朵嬌艷的花在佈滿松針的樹上是很孤獨,也很危險的。

陳宵說我確實指出了她的兩個特質:不安全感和孤獨感。

不安全感讓她想到8歲前在外婆家的生活,每天要看舅媽的臉色。“尤其是吃飯的時候,我舅媽就一直瞪著我,那種眼神我現在想起來都會發抖。”此時陳宵的神色讓我一下了解到她說“學不到東西”、“我怕自己出來後真的不行”時的感覺。那不是一個成熟女性的聲音,而是當年那個只有幾歲的小女孩的聲音。她擔心自己的生存,她害怕未來,她軟弱無助!

我把這些告訴給陳宵,她連連點頭。“我在許多要做選擇的事情上都是猶豫不決,錯過了許多機會,而往往事情一過,我就後悔得不得了,怪自己太沒用!”

“因為你畢竟已不是那個小女孩,危機關頭一過,你的理智就回來了。”

“那我該怎麼辦呢?”“也許你現在首先要做的是認清自己究竟是誰!你能不能告訴我,一個從業17年,有著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有哪些職業優勢呢?”

陳宵很認真地想著,列著,一共寫出了十多條。一邊寫著,一邊臉上的神色發生著變化。這變化很明顯的是指向自信一面的。“我發現自己的確也挺棒的!”

“你確實很棒!其實能做教育的不只有你的學校和你希望去的公司,你的競爭力還可以指向更多的地方……”

陳宵若有所思,“你是不是說我沒必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那麼窄?”

“你其實可以有許多選擇!”……

陳宵的職業故事不是這樣簡單就可以結束的。一直躲在她身後的小女孩也沒那麼容易就會消失。要擺脫兒時的陰影,陳宵還需要付出許多的努力,包括去和心理咨詢師做進一步的面談。

個人的職業選擇背後往往隱藏著個人的整合問題。陳宵的職業興趣測試明顯地凸現出兩極化矛盾的特點,而簡單地對此解釋成為有“雙重人格”是比較草率的。因為這些矛盾背後掩藏的其實是童年的傷害。那個小女孩的無助和自我保護的模式一直在影響著陳宵,職業選擇只是其中一方面的表現而已。

因此,我們在職業測評中,書面的測試所顯現的只是一個狀態,而這個狀態的形成以及所反映的真實個體,還需要我們具體地來接觸這個人才能了解。因此,在職業咨詢中,只憑一點測試結果,可能會誤讀許多珍貴的信息。和職業咨詢師面對面地交談,才會更有利於個人的職業發展。

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林欣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你不知道的10件事情

下一篇文章:一個單身者關於臥室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