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發洩不良情緒是一種心理需要

失望的小倩


時間:2005年5月29日


地點:市白雲區某小區


人物:小倩(5歲)小倩媽


小倩在幼兒園裡,挺有名氣的,她講的故事,為幼兒園爭得了榮譽;她的繪畫作品,被刊登在了省級雜志上……家中有女萬事足。按理說,有個這樣的女兒,小倩媽應該心滿意足了,可是,小倩媽最近卻感到非常苦惱:小倩現在做什麼事,注意力都難以集中,而且時常發呆。


小倩媽找不到孩子變成這樣的原因。


五一放長假前,小倩媽就和小倩說好了,放長假時要帶小倩去湖南看望小倩的姨媽。小倩和這個姨媽的感情非同一般。因為小倩的父母工作忙,所以,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是姨媽帶她,一直帶到了3歲半,直到姨媽出嫁,才由媽媽來照顧。


“媽媽,你肯定會帶我去看姨媽吧?”雖然小倩媽已向小倩說了多次,可小倩還是每天都要追問。


“當然,”小倩媽肯定地答復她,“一定會去!”


聽到媽媽這樣回答,小倩就會開開心心上床睡覺,而且,睡夢中,還會露出甜美的笑容。


小倩實在是太想見到姨媽了。她甚至還為姨媽準備好了禮物,那是她用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買的一個零錢錢包。她每天在日歷上畫一個圈,看著這些圈圈一天天地逼近5月1日,她都會笑出來。離5月1日還有3天的時候,小倩就給姨媽打了電話,讓姨媽一定要去接自己,因為她想在下車時,第一眼就看到姨媽……


還有兩天就是五一時,小倩媽媽所在的單位,派小倩媽去貴州出差,需要4天的時間,而小倩爸早已策劃好,要去別的城市參加同學聚會。小倩媽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小倩:“五一的時候,不能去姨媽家了。你和保姆阿姨呆在家裡,一定要聽話喔。”


小倩當時就不吭聲了,沉默著回到了自己房間,鋪好畫紙,用力地畫畫,把畫紙都劃破了。


小倩媽看不過眼,馬上把畫紙搶下來,命令她上床睡覺。


小倩含著眼淚上了床。


小倩媽覺得,這是小孩子的任性,過段時間就好了。


可是,小倩的情形卻越演越烈。


五一長假過後,小倩還是不願理人,小倩媽把她叫過來,訓斥了一番:“你這孩子,這麼不懂事。爸爸媽媽每天都這麼累了,你還整天板著臉,太不像話了……”


小倩又沉默著回到房間,在書桌上鋪上了畫紙。小倩媽更氣了,跑過去,把她的畫筆和畫紙搶下來:“我在和你說話,你到底有沒有聽?!”


小倩上了床,蓋上被子,把臉轉向了墻壁。


“唉,這孩子,是怎麼了?”小倩媽嘆口氣,無可奈何地走了出去。


心理揭密:


家長往往認為,只有大人才有失望的時候,小孩子不會懂什麼是失望。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孩子的盼望更加強烈,所以他們失望時,那種近似於絕望的失落,更是讓他們難以忍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把心中那種失望宣洩出來,而家長卻不理解,認為孩子有些小題大做。失望在孩子心裡鬱積得越來越深,對孩子的心理傷害也就越來越重。家長面對孩子的失望,應該盡力給以安慰,說明不能達成孩子願望的原因,允許並理解他宣洩失望情緒的反應,同時,積極引導孩子的注意力,讓他走出失望的困擾。


憤怒的瑩瑩


時間:2005年6月1日


地點:武漢市某活動現場


人物:瑩瑩(4歲半)瑩瑩爸


瑩瑩原本是開開心心地和媽媽一起參加這個兒童活動的,走在路上,瑩瑩還在和媽媽熱烈地討論,如果主持人讓她上臺表演節目,她要不要參加的問題。因為,她所在的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都會去參加這個活動。媽媽表示,如果是讓她上臺表演舞蹈,就一定會支持她,因為瑩瑩跳舞跳得特別棒。


活動現場有許多小朋友,當主持人邀請小朋友上臺表演唱歌時,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手。瑩瑩也要舉手,卻被媽媽攔住了。


“等一下,先讓別的小朋友表演吧,”媽媽說,“等下你再上去。”


瑩瑩嘟著嘴不吭聲了。


“看,那是我班裡的麗麗小朋友。”瑩瑩指著舞臺上的一個小朋友說,“她在唱歌了。”


過了一會兒,麗麗唱完歌,抱著主辦單位送給她的獎品,高高興興地跑了下去。緊接著,主持人又讓小朋友們上臺玩遊戲,媽媽又沒有讓瑩瑩上臺;接下來是講故事,媽媽還是沒有讓瑩瑩上臺……


活動結束前的最後一個節目,是小朋友們的舞蹈比賽。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即將到達舞蹈比賽時,下起了大雨。由於活動是露天的,人們一轟而散。瑩瑩媽抱起瑩瑩,跑進了附近的商場。


“走,瑩瑩,”瑩瑩媽拉著瑩瑩的手,“媽媽帶你去買你最喜歡吃的果凍。”


“不吃!”瑩瑩一下子甩開媽媽的手。


“那就去看看玩具吧。”瑩瑩媽說。


“不看!”瑩瑩背過身子。


“你到底要幹什麼?!”瑩瑩媽氣極了,推了瑩瑩一下,要知道,媽媽也是好心,怕瑩瑩因不擅長的項目,失去自信,“你有什麼可生氣的,下雨了,又不是我不讓你去表演。再說,表演有什麼好的,一定要去。”


“你是壞媽媽!”瑩瑩痛哭起來,“你是個壞媽媽。”


“快閉嘴,快點!”瑩瑩媽氣不過,又怕在商場的人面前丟人,“你再哭,我就打你,你信不信?”


瑩瑩第一次見媽媽發這麼大的火,緊緊地閉著嘴,不敢吭聲了。


瑩瑩媽拉著瑩瑩回家了。從那以後,媽媽找到了一個輕易就可制服瑩瑩的法寶:“你再哭,再鬧,我就打你。”每當她這句話一出口,瑩瑩就再也不敢吭聲了。可是,瑩瑩媽發現,雖然瑩瑩的確變得聽話了,卻經常發呆,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心理揭密:


孩子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會去理會客觀因素和環境因素,這是由於他的心理還不成熟所致。家長卻不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樣樣以自己的所思、所想限制孩子,認為孩子應該意識到家長的意思。然而,這決非一朝一日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孩子憤怒的情緒,必須有一個可以宣洩的出口。而最常用的就是哭鬧這一種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到相對安靜的地方,讓他把心中的憤怒都發洩出來,然後,找到孩子憤怒的原因,通過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向他進行解釋。不要讓孩子的憤怒壓抑著屯積,這種不良情緒,就像火山,當積壓到一定程度,所產生的後果不堪設想,甚至可能發展成為精神上的疾病。


驚恐的良良


時間:2005年6月14日


地點:深圳佈吉某幼兒園


人物:良良(4歲)良良媽


良良的爸爸是位省級銷售經理,工作能力非常強,經常需要全國各地駐站。在良良還沒出生時,良良爸在河南鄭州做駐站經理;良良2歲時,良良爸在廣西南寧駐站;到了良良3歲半的時候,良良爸又因工作關系調到了深圳。


這次搬家,對於良良媽來說沒有什麼,她已經習慣了。可是對於良良來說,卻像是發生了一場地震。


“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回南寧?”良良總是這樣問,“我想回南寧。我怕……”


也不怪良良想念南寧,他在那裡有自己認識的小朋友,熟悉的幼兒園。可是,到了深圳,一切都改變了,幼兒園小朋友一個也不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所說的話,良良也聽不懂。良良很怕,晚上總是往爸爸媽媽的床上鉆,不敢自己睡一個房間。


“不要再說什麼怕了。你呀,還是個男子漢嗎?”良良爸不像媽媽那麼好說話,會和良良解釋現在的環境,設想以後一切都會好起來,“去,自己回房間去睡!”


“要不,就讓他在咱們房裡再睡一晚吧?”良良媽和良良爸商量,“看他怕成這樣。”


“不行。”良良爸堅決地說,“都住了幾晚了,今天他一定要自己睡。”


爸爸把良良抱進他自己的房裡,放到床上,蓋好被子。良良瞪大驚恐的眼睛,看著月亮在窗上投下一片光暈,怕得打起抖來。他偷偷地走下床,走到爸爸媽媽房間的門前,不敢敲門,只好蜷縮著睡在了地板上。


半夜,良良爸被門外的輕微的響聲驚醒,打開門,看到了躺在門外的良良,心裡不由一酸。不過,他還是把良良抱到了他自己的床上。


良良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在幼兒園裡,他誰也不理,就連小朋友主動和他玩,他也不理別人,或者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卻因為一些原因,把小朋友的臉抓傷了。在家裡,他也是無精打采的,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良良媽看著心疼,幾次和良良爸商量,讓良良和他們一塊兒睡。可良良爸卻不以為意,認為這正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小小男子漢,如果連自己睡覺都怕,長大了也不會有什麼用。良良不知道爸爸媽媽的這些議論,他只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坐在書桌前的小小身影,越來越顯得孤獨了。


心理揭密:


孩子換了個陌生環境,心生恐懼是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在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傾聽孩子的心情,並對這種心理狀態表示理解,然後,給孩子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睡一段時間,或者,多用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給他以安全感,讓他緩解這種驚恐。其中,傾聽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坐飛機時遇到險情,脫險後,向自己的親人訴說,親人們只認為他在開玩笑,沒人聽他說這些,最終,這人就自殺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讓孩子傾吐出心中的積鬱,不良情緒得以疏散,壓力自然也就小了。


上一篇文章:你擔心你的女人上網嗎?

下一篇文章:男人最容易被鄙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