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現為40%(2)



1988年3月10日,台灣大陸首例試管嬰兒在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成功進行接生手術。一年後,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資料圖片)

  第一例試管嬰兒今年18歲,進入成年人行列;試管嬰兒技術,也在不斷完善。

  從1988年至今,選擇做試管嬰兒的育齡夫婦逐年增多。去年,5家經衛生部批準采用試管嬰兒技術的醫院,共做了5000多例手術。“試管嬰兒現在已經不再神秘,甚至在你身邊都可能會發現試管嬰兒”。醫生如是說。

  但是,對這一人工助孕技術,人們始終心存好奇,過去最關心的問題是:“試管嬰兒是不是自己的?”現在更多人關心的是:“成功率有多高?”問題不同,反映出人們對試管嬰兒的態度也在悄悄變化。

  目前經衛生部批準,可以采用試管嬰兒技術的只有中山一院、中山二院、南方醫院、婦幼保健院以及廣醫三院等5家醫院,記者近日走訪其中兩家醫院的生殖醫學中心,與相關醫生深入交談,獲得的一個信息就是:由於人類不育問題的突出,選擇人工助孕技術的人數每年以25%左右的幅度在增長,但是受當前醫療水平的限制,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確切地說,60%第一次做試管嬰兒手術的人是懷不了孕的。

  一位從事生殖醫學臨床多年的醫生說:“你因為種種原因而絕後,現代技術可以幫你續後。但是,這種技術違反了自然規律,不可能達到自然懷孕那樣的效果。”

  技術成熟:去年數量較前年增長近三成

  記者近日走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這間不算太大的研究中心,除了每周四的病例討論日以外,每天均有“助孕專科門診”和“教授門診”開診。婦產科副主任、生殖中心副教授王瓊介紹說,每天來咨詢做試管嬰兒的初診患者,最起碼有40個。

  王瓊副主任翻出統計冊,顯示從2006年1月1日至12月10日,總共做了1448例試管嬰兒,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例。這意味著,2006年每天都有4-5對夫婦在中山一院期待著用這種人工助孕技術完成他們生兒育女的渴望。

  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龍曉林告訴記者,該院自1988年第一例試管嬰兒妊娠成功以來,已經做了近4000例試管嬰兒,其中2005年做了800例,2006年估計有將近1000例,比2005年增長近三成。“近幾年來試管嬰兒技術在不斷完善,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種技術,所以做這種手術的人不斷增加。但不孕不育的夫婦近幾年數量的增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廣醫三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劉見橋告訴記者,“現在要求做試管嬰兒的夫婦越來越多,醫院的負擔也在不斷加重。試管嬰兒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醫院人員配備以及相關設備的增長速度。許多醫院都在有意識地控制每年做試管嬰兒的數量。國家也規定每個醫院每年不能做超過1000例試管嬰兒,以此來提高試管嬰兒的質量。”劉見橋表示,在2000年以前,許多人都不真正懂什麼叫試管嬰兒,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問題是:“試管嬰兒是不是自己的?”

  “但這些年試管嬰兒的神秘面紗已經漸漸褪去,病人不僅接受了這種技術,還很容易就帶動周圍的不孕夫婦去接受甚至嘗試這種技術,雖然按目前的技術無法將所有的不孕夫婦醫好,但這種技術卻可以滿足他們懷上小孩的願望。所以越來越多的不孕患者要求做這種手術。現在更多人關心的問題是,試管嬰兒成功率有多高、費用多少。”

  個*驗:“鳳凰涅槃”式的獨特經歷

  幾乎每一個選擇做試管嬰兒的媽媽都有一段“鳳凰涅槃”式的獨特經歷。34歲的外企白領關小姐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試過很多方法,中藥也吃過,一直不奏效。醫生告訴她唯一的辦法是做試管嬰兒。

  “做試管嬰兒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一個月前,關小姐產下一個健康的女嬰。她說這個孩子是她兩年辛苦努力的結晶。“每天都要打促卵排卵針。那種針特別疼,打完15天後,還要再打十幾天別的針,你想,兩年中屁股挨了這麼多針是什麼滋味?”

  除了身體折磨,還要忍受世俗眼光的偏見。她說自己有時幾乎絕望。“我本來是個很開朗的人,大大咧咧的,接受治療後,變得很容易急躁,情緒經常很低落。直到現在,我的情緒還是不穩定。”

  去年初,檢查發現她有孕了,可她並沒感到很高興。“當時我心情是酸甜苦辣都有,但肯定不會很高興。我很擔心,擔心胎兒三個月後能否保得住。一有風吹草動我就會很怕。”關小姐說,家裡的老人也很擔心:孩子生下來是否跟正常孩子一樣?會不會有遺傳病?

  懷孕4個月時,關小姐接受醫生建議去抽羊水檢測,當時全家都提心吊膽。“懷孕的前5個月,我遇到了很多尷尬。因為打了很多針,我的肚子看起來比一般同期的孕婦大很多。別人問‘才3個月,怎麼看起來這麼大?’我不能講實話,只能說打了補胎針……”

  醫生透露:成功率目前在40%左右

  試管嬰兒成功率有多高?患病的風險有多大?這是許多跟關小姐一樣的不孕夫婦最關心的問題。廣醫三院生殖中心主任龍曉林介紹說,該院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在30%到40%之間。他表示,為了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一般都會把兩到三個胚胎放入體內,所以母體中三胎出現的幾率比較高。但一般母體裡存在的胎數不能超過兩胎,出現三胎就得采用減胎手術。因為一旦出現三胎,母體中的胎兒極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畸形、早產等症狀,而母親的心臟負擔也會加重,出現一系列並發症。

  龍曉林告訴記者,單胚胎移植會成為未來“試管嬰兒”發展的一個趨勢。未來醫生將在多個胚胎中選擇一個最有生命力的胚胎移到母體裡,在確保成功率的同時降低手術風險。

  “失敗的幾率也是很高的,在2006年做的1000多例手術中,流產的大約占了26%”,王瓊表示,有人認為做試管嬰兒就能一次解決生育問題,其實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是有限的,世界上一般成功率為25%至50%左右,中山一院生殖中心目前在40%左右。“試管嬰兒是一種高新技術,治療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異常都可能造成失敗”。

  早前有許多統計都認為試管嬰兒的出生缺陷風險比正常嬰兒要大很多。但劉見橋告訴記者,根據科學的統計原理,統計試管嬰兒的出生缺陷幾率,至少要對一萬個試管嬰兒進行調查,但目前大部分的統計都只是抽取了幾千個樣本,所以這樣的統計並不科學,不能充分顯示出試管嬰兒的發病率。

  “雖然這些統計不算科學,但試管嬰兒出現出生缺陷的幾率仍然比較高。不孕夫婦之所以不能通過正常方式生小孩,就是因為他們體內的染色體出現問題。比方說,單精子注射是試管嬰兒技術中的一種,但現在接受單精子注射的夫婦中,有5.9%至少一方有染色體異常,有12%的不育男性有染色體異常,這些異常現象都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劉見橋說道。

  “你因為種種原因而絕後,現代技術卻可以幫你續後。但這種技術違反了自然規律,不可能達到自然懷孕那樣的效果。”劉見橋的話語中透露出一個醫學醫生對技術與自然的深沉思考。

  技術局限:如果不育,應該盡早考慮

  雖然試管嬰兒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問世,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項技術還是相當神秘,甚至引起很多爭議。龍曉林說,試管嬰兒其實並不神秘,只是將精子和卵子取出體外,讓它們在試管中結合,並使受精卵在符合條件的環境內生長、分裂和發育4-6天,形成胚胎。然後再將胚胎移植到子宮腔內,使它能在子宮腔內發育。

  “試管嬰兒技術目前已經十分成熟,國際上對這項技術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哪些夫婦需要使用試管嬰兒這個問題上。”龍主任說道。

  據龍曉林介紹,如果女性出現排卵障礙、男性的精子數過少或者活動能力差,在醫院無法醫治或需要醫治的時間太長,醫院會建議這些夫婦考慮試管嬰兒。“應該盡早考慮試管嬰兒。35歲後再采用試管嬰兒,成功率會大大下降。選用試管嬰兒技術、年齡最大的是一個48歲的先生,不過手術失敗了。另外一個44歲的先生,因為中年喪子,妻子又結紮,只能選用試管嬰兒,幸好這個手術成功了。”

  “年輕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在這幾年中我們發現來醫院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們統計了一下,這些夫婦的平均年齡是33歲,其中年齡在25到37歲間的夫婦占了很大的比重。”龍主任告訴我們。最近做的試管嬰兒中,最年輕的夫婦年齡剛剛達到法律結婚年齡。這對夫婦在結婚之前同居了很久,但一直不能懷上孩子,於是在結婚後來醫院檢查,並選擇了做“試管嬰兒”。

  新的希望:地中海貧血有可能避免

  2000年4月23日晚上9時,一血友病攜帶者在中山一院自然分娩了一名體重3.9公斤、身長50厘米的健康女嬰。這位年輕的母親7年前生下一男嬰,孩子1歲後發病,最後死於腦出血。5年後,她第二次懷孕,懷孕6個月時到醫院抽羊水及臍帶血診斷,發現胎兒也是血友病患者,只能引產。最終通過能夠達到優生目的的試管嬰兒新技術擁有了自己的孩子。

  據了解,這一技術可從生物遺傳學的角度,幫助人類選擇生育最健康的後代,為有遺傳病的未來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機會。具體方法是為選擇試管嬰兒技術生育兒女的夫婦,在試管中培育出若幹個胚胎,在胚胎植入母體之前,按照遺傳學原理對這些胚胎做診斷(此方法簡稱PGD),從中選擇最符合優生條件的那一個胚胎植入母體。人類很多遺傳性疾病都可以使用這種PGD方法避免遺傳給後代,譬如地中海貧血、先天愚型、血友病、色盲等。

  王瓊說,這一被醫學界稱為“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技術,是從實驗室的科學研究開始的。基於患者的迫切要求,從2004年5月至今,對部分染色體異常造成的反復自然流產、地中海貧血等進行特殊的檢測。隨著知名度的提高,來就診的患者逐年增加。可是由於這些臨床服務項目比較新,目前沒有國家制定的收費標準,他們一直在用有限的科研經費為病人服務。這些診斷技術需要大量的進口試劑,又需要耗費比普通試管嬰兒多得多的人力和物力,而能申請到的科研經費也非常有限,一旦出現資金困難,這項有著深遠意義的臨床工作將無法順利開展。王瓊認為,試管嬰兒技術發展很快,希望與此相對應的管理工作能夠高瞻遠矚,以促進這項對人類健康有深遠意義的新技術的推廣和突破。

  背景資料:不孕不育日漸增多

  據調查,省男性存在生育障礙的大約為10%,個別地區調查達到13%。科學研究顯示,過去男性每升*中有4000萬精蟲為正常,現在每升2000萬精蟲就算正常了。由於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的改變,污染的加重,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整個人類的生殖能力都下降了。男性不育的情況也在增多,在高發男性疾病中排第四位。

  中山一院生殖醫學中心副教授王瓊認為,除了環境污染與社會壓力,未婚先孕與婚後延遲生育對人的生育能力均有影響。“現代人婚齡、育齡推遲,未婚先孕後的人工流產手術,結婚之後無防護的避孕措施,均可能造成女性盆腔炎症,從而影響到生育能力”。

  記者從幾家醫院了解到,他們去年做過的試管嬰兒手術中,多數不育不孕原因是由於女性輸卵管堵塞,因為男性原因而做此手術的不到1/3。


上一篇文章:試管嬰兒目前仍是奢侈治療

下一篇文章:體外受精的胚胎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