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保持三樂有益健康

馬克思曾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因此,一個人若想健康長壽,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堅持做到“三樂”,即知足常樂、自行其樂、助人為樂,保持穩定的思想情緒。這樣,才能有益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知足常樂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地對待生活,善待人生,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做到“小利不貪,小患不避”,知足常樂。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子是知足常樂的典范,在醫學極不發達的時期,他享年73歲,實屬罕見。他的長壽之道就是豁達大度,保持常樂。孔子在周遊列國過程中遭到不少冷遇,但他“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不怨天,不憂人”;在食住方面,堅持“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非常樂觀。他注意調節生活,始終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充滿信心。在養生方面,他堅持“三戒”,即“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時,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人一生中要警惕三作事:年輕時不沉迷於兒女之情;壯年時不要好勝喜鬥;老年時不要貪得無厭。由此可見,孔子的養生觀與現代中醫的養生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值得今人借鑒的。

自行其樂

要使自己的心情愉快,就要善於日常生活中自尋歡樂,做到樂而忘憂。唐朝女皇武則天是自行其樂的典型。她從小開始習文練武,14歲入宮任宴會音樂主管,15歲因騎馬術高超,深受李世民的寵愛。她在封建社會政治舞臺上活動了60餘年,享年82歲,是封建王朝君主中一位最長壽者。她的長壽之道是她胸襟寬闊,愛好廣泛,在喜、怒、哀、樂中保持穩定的思想情緒,遇事冷靜、謹慎,在生活中尋找歡樂。當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的駱賓王在《討武氏檄文》中列舉她“穢亂春宮,狐媚惑主”等20條罪狀時,她不但沒生氣,反而對檄文作者的才華表示贊嘆:“人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偶乎?宰相之過也!”可見其心胸之廣,涵養之深,為後人所拆服。

助人為樂

高爾基說:“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個人能根據自己的實際,為社會和民眾做些有益的事,就能受到人們的擁戴,自己會感到高興和充實,這種愉快的心情有益於健康延年。宋朝愛國詩人陸遊,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享年85歲,臨死前身體仍然健壯。77歲時他描述自己的身體是“八十老翁頑如鐵,三更風雨采雲歸”。他為何能如此長壽?他一生中寫了九千多首憂國憂民的詩歌。他的心始終為國家而跳,筆始終為人民而寫,為國家出力,盡心盡責。他走過科舉成名之路,任過多年的地方官,雖然多次遭到秦檜等投降派的攻擊和排擠,但他一概置之不理,堅持自己的抗敵主張,至死不渝。臨終時他在病床上寫下了《示兒》的絕筆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從詩中我們見到詩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還在為收復中原實現國家統一嘔心瀝血,真不愧為愛國詩人的偉大稱號。這種崇高氣節、寬闊胸懷是他長壽的根本之道。他還總結了養生的具體經驗:夏天開門得風,冬天修房避寒,吃飯不可太飽,飲酒不要過量,睡覺應有節制,讀書不必終卷,穿衣需看天氣。走路疲倦則止,有地種些花木,有病不亂吃藥等,這對今人仍有些借鑒價值。

上一篇文章:保持心理健康的營養素

下一篇文章:當心誘惑太多引起性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