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


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認知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是通過感知、認識、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關系。情感是人際交往的調控因素,如滿意、厭惡等。言行是人際交往溝通的手段,即通過言、情、姿、行等達到交往的目的。

一、認知

包括對自我的認知和對他人的認知,這是人際交往的首要因素。

(一)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包括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認知(如健康、長相等)、對自己心理狀況的認知(如性格、愛好、情感、意向等)、對自己社會關系的認知(如階層、是否被人接受等)。正確的自我認知對人際交往、協調人際關系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覺得什麼都不如別人,處處低人一等,就會喪失信心,沒有朝氣,產生厭惡自己並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就羞於與他人相處,缺乏進行人際交往的勇氣;一個人只看到自己比別人好,別人都比不上自己,就會產生盲目樂觀情緒,自我欣賞,自以為是,自我中心,造成交往中自高自大、盛氣凌人,或不屑與人交往;對自己的評價與戰友對自己的客觀評價過於懸殊,就會使自己與周圍戰友之間的關系失去平衡,產生矛盾,不利於與他人的正常交往。

(二)對他人的認知

人際交往中除了自我認知外,對他人的認知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認知他人、形成有關他人的印象過程中常常受人際認知的心理效應的影響,而可能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偏差。要了解這些心理效應,以糾正對他人認知中的偏差。

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對人際認知的強烈影響。第一印象不管正確與否,總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往往左右著對對方的評價,影響著以後的交往。一個士兵對另一個士兵的第一印象好,他們倆就會願意交往下去,建立友誼。相反,如果對其一開始就產生反感,就不樂意交往下去,即使因為工作關系不得不與其接觸,也會態度冷感。首因效應會對認知他人造成偏差。所以要審慎對待對他人的第一印象,不能因為第一印象好而忽略對其進行全面的認識,也不能因為第一印象壞而拒絕交往。

2近因效應。在人際認知活動中,最近的印象對人的評價起著重要作用。士兵最近給軍官留下的印象,容易使軍官改變對士兵的看法,常常表現為軍官因士兵最近的一次失誤而否定其前面的成績。這種偏差的產生,客觀上是由於最近獲得的信息刺激強、給人留下的印象清晰,沖淡了過去所獲得的有關印象。所以在對他人認識時,不能只看一時一事,而要歷史地、全面地看,這樣才能消除由於近因效應產生的認知偏差。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般說來,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比較明顯,而在與熟悉的人進行交往時,近因效應更為明顯。

3暈輪效應。對人的看法,人們常有一種以點蓋面、以偏概全的認識傾向,猶如大風前的月暈逐步擴散,形成一個更大的光環,這種現象稱為暈輪效應,也叫光環效應。如果認識到一個人具有某種突出的優點,就認為其其他方面也都好,這個人就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更多好的品質;相反,如果認識到一個人具有某種突出的缺點,這個人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籠罩,認為他其他方面都不好。這種對人的看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俊遮百醜或一醜遮百俊,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比如,當看到一個新兵軍容整齊、姿態端正,就認為他做事心細,有條有理,意志堅強,工作負責;當看到一個士兵邋邋遢遢,就覺得其辦事拖沓,責任心差,看不到他身上的優點。暈輪效應是一種人際認知偏差,必須加以預防和糾正。

4刻板效應。是指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比如,人們一般認為工人豪爽、農民質樸、軍人雷厲風行、教師文質彬彬、商人大多較為精明,諸如此類看法都是類化的看法,都是人腦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由於刻板效應的作用,人們在認知某人時,會先將他的一些特別的特征歸屬為某類成員,再把屬於這類成員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歸屬到他的身上,以此為根據去認知他。刻板效應的產生,一是來自直接交往印象,二是通過別人介紹或傳播媒介的宣傳。刻板效應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由於刻板印象建立在對某類成員個性品質抽象概括認識的基礎上,反映了這類成員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簡化人們的認知過程,有助於對人迅速作出判斷,幫助人們迅速有效地適應環境。但它也容易使人認識僵化、保守,人們一旦形成不正確的刻板印象,用這種定型去衡量一切,就會造成認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鏡去看人。比如,對士兵的認識,有的同志認為經過商、打過工的兵滑頭,愛提意見的兵刺頭等,就隱藏著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刻板效應的作用、特點是不相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維方式好、有正確世界觀的人,其刻板印象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變的。要糾正刻板效應的消極作用,關鍵是要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擴大視野,開闊思路,更新觀念,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

5投射效應。即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投射效應對他人的感情、意向往往作出錯誤的評價。比如,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

投射效應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感情投射就是其中的一種。感情投射就是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如自己喜歡某一事物,跟戰友談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這件事,不管別人是不是感興趣,能不能聽進去。引不起別人共鳴,就認為是別人不給面子,這就是投射效應產生的結果,造成對他人的認知障礙。投射效應的另一種表現,是對自己喜歡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歡,越看優點越多;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越看越討厭,越看缺點越多。因而表現出過分地贊揚和吹捧自己所喜愛的人或事,過分地指責甚至中傷自己所厭惡的人和事。這種情況在青年士兵戀愛期間較為常見。有的青年士兵處在熱戀時,常在周圍人面前吹噓自己的女朋友如何完美無缺。一旦失戀,又把對女友的憎恨之情溢於言表,言過其實。青年士兵普遍認為,自己喜愛的對象是美好的,自己討厭的對象是醜惡的。這種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交往對象身上,進行美化或醜化的心理傾向,失去了人際交往中認知的客觀性。

克服投射效應這種心理傾向的關鍵是認清別人與自己的差異,以避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同時,要客觀地認識自己,既要接受自己,又要不斷地完善自己。

二、情感

人際交往是在人們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情感基礎上才出現和形成的。作為人際交往基礎的情感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聯合情感,它是人們相互接近和聯合的各種感情,如喜歡、好感、熱愛等。在聯合情感中個體總是要與自己所希望的客體合作和聯合行動。這種情感的產生是一種人際吸引的關系。另一種是分離情感,它使主體與客體分離,即主體不能接受甚至厭惡客體,沒有合作欲望,如矛盾關系、對立關系、離異關系等。這種情感產生的是一種否定性人際關系。

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對任何人、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可缺少的驅動力。

三、行為

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是按交往雙方的意願相互作用的外在手段和表現。它有一定的定勢和類型,如援助與攻擊、合作與分離、競爭與挑戰、協調與沖突、支配與服從等。這些都是人際交往中客觀存在的,也是每一個人在交往中必須適度把握的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凝聚是人際關系親疏的關鍵。具有心理凝聚力的人往往品德高尚,博學多才,平易近人,對人有吸引力、協調力和支配力。因此,人際交往中的行為也體現了一個人為人處事的品德,品德的高尚與低劣是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樹起的形象。

認知→情感→行為在人際交往中將形成一個循環系統。一般情況下,良好的認知產生良好的情感,良好的情感帶來良好的行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反之,將處於惡性循環之中,當然,其中還有一個技能問題。

上一篇文章:薪水有多高壓力就有多大-白領的過敏綜合症

下一篇文章:場內男女相處的九大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