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情緒失調威脅青少年身心健康


心理教授對青少年進行的心理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中61%心理不良,55%適應不良,成為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心理調查分10個項目:人際關系緊張、適應性(社會、生活、學習、娛樂、擇業)不良、孤獨感、情緒失調、焦慮、抑鬱、敵對、偏執、心理不平衡感、強迫性傾向。其中抑鬱和焦慮排在第3、4位。

  隨著整個社會環境的競爭加劇,給青少年的情緒造成一定的紊亂和適應的無所適從外,學生的學習成績,將來的擇業就業環境則成為影響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情緒的主要原因。必須要改變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加強素質教育,特別是要加強自我心理調節技能的傳授。現在有的教材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結合起來。實際上,學生道德品質與心理健康素質是兩回事。

  少年時期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很有可能遷移到他的青年和中年時期。

  最近,對30多所學校、2萬名中學生進行心理調查顯示:有28%以上的人有心理問題,有中度心理問題的3.9%,而存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0.1%。抑鬱型精神障礙占有很大比例。

  (一)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

  青少年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中學時代,年齡段: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一億人口)這一年齡段是長身體,長知識,形成和確立自己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時期,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易於接受外界影響但判斷鑒別能力較弱。

  這正是一個人從兒童時代向成人的過渡階段:

  ⑴、生理方面:生理變化突出,身體成長速度快,能量代謝頻繁,性的萌發和成熟。

  ⑵、心理方面:最突出的是:生理年齡,生理機能未達到成年,但心理認為已經長大了,似乎什麼都知道,都懂了。產生各種心理矛盾:①由兒童時代依附型向獨立自主型轉變,依附與獨立自主的矛盾。②物質欲望的增長與家庭經濟不能滿足的矛盾。③對未來的認知與現實社會認知脫節的矛盾。④初入社會,社會活動能量與認知水平的矛盾。⑤性的試探與道德要求的矛盾。⑥學習文化知識的繁重負擔與文娛愛好空間的矛盾。
⑶、自我意識方面。

  青少年生理、心理方面的變化,引起了少年心理上的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成人感和自我意識的分化。表現在認識上:是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分析自己;表現在情感上:則是自尊、自信、有責任感和義務感;表現在意志上:是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產生了早日成為一名獨立的社會成員的意願和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的成人感,對自己往往估計過高,產生威望、獨立和自主的需要;而成年人還是如以前一樣表示這不行,那不懂,評價偏低。這常常容易使少年激動,不服,委屈,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青年自我意識的分化,使他在少年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把自我分成幾種不同的我。如:回憶中的我,現實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幻想中的我,空想中的我……以前充滿浪漫主義、夢幻色彩的我,在現實中並沒有出現、自己將腳踏實地的回到現實中時,失落感隨之而來。苦惱、焦慮、憂愁、消極、空虛甚至恐懼感也會接踵而來。

上一篇文章:婚姻也有亞健康?

下一篇文章:女明星能滿足富男人哪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