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攝護腺癌術後難逃性無能?

攝護腺癌多數發生於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在約砲美及黑色人種地區,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極高,死亡率位居所有男性癌症的第一或第二位。攝護腺癌在台灣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則要明顯低於約砲美國家。據1984年地區統計,攝護腺癌在10萬人中的發病率為0.75%,為美國的1/90;死亡率為0.59%,為美國的1/1800。近幾年來,我國的攝護腺癌發病數有所上升。據市的統計數字顯示,現在攝護腺癌的發病率比上世紀60年代增加了50%以上,並且有迅速上升的趨勢。所以,認為攝護腺癌與台灣人沒有多大關系的觀點已屬片面,老年男性非常有必要警惕攝護腺癌的發生。

攝護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確,只是從各種臨床現象中發現,體內性激素水平與攝護腺癌關系密切。例如那些因為各種原因在青少年時期喪失了睪丸功能者,或原有雙側睪丸發育不良的人,就不會發生攝護腺癌。許多攝護腺癌患者在雙側睪丸切除後,由於血中雄激素水平的下降,腫瘤可以得到明顯的抑制。體外實驗也發現雄激素可刺激攝護腺上皮細胞及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發育。

但是,攝護腺癌的真正致病因素仍然不是很清楚。近年來,一種新技術攝護腺穿刺活檢的應用,已可診斷出大多數早期的攝護腺癌。但是早期攝護腺癌沒有症狀,早期患者的發現仍需靠醫生對攝護腺癌的警惕或篩查。目前最為大家接受的方法是,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必須由泌尿專科醫師做一次攝護腺肛門指診及血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測定。

醫生常常依據攝護腺癌的侵犯程度和擴散范圍,將其分為四期。

第一期(A期),癌腫局限於攝護腺組織中,臨床上沒有症狀,只是在屍檢或攝護腺標本的病理檢查中偶爾發現癌腫。這種癌變多屬於潛伏性,惡性程度很低,患者的壽命與正常同齡人相似。不過,它也可以發展到其他各期。

第二期(B期),癌腫只局限於攝護腺組織內,直腸指檢可以摸到,B超或CT檢查也可以發現,一般沒有淋巴結轉移,血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可升高。

第三期(C期),約40%的攝護腺癌在查出時都屬於第三期。癌腫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包膜之外,局部淋巴結也有轉移,但尚無遠處轉移。

第四期(D期),常有骨骼及其他器官的轉移。第三、第四期血中的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和血清酸性磷酸酶均升高。早期或局部攝護腺癌(B期以內)常采用攝護腺根除手術或局部放射線治療,對於預期壽命在十年以上的患者,手術根除治療仍是最佳的選擇。

眾所周知,攝護腺癌會影響男性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不論吃藥還是手術治療,都會對性功能產生負面影響。過去對於手術治療存有顧慮,是因為手術治療後尿控制及性功能受到影響,大多數患者術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高達85%~95%,使得攝護腺癌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嚴重變差。

近年來,對盆腔解剖及陰莖勃起生理的進一步了解,和手術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手術後尿失禁率已減至5%以下。如果患者能夠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手術時可考慮保留與性功能有關的神經,也可以使半數的患者術後仍保留性功能。現在知道,術後陰莖勃起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手術損傷了支配陰莖海綿體勃起的盆腔神經叢所致,而術中保留勃起神經不會影響腫瘤手術切除的徹底性。在此基礎上,對恥骨後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做了改良,從而大大降低了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可以預見,隨著攝護腺癌各種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早期攝護腺癌的發現率將不斷提高,保留性功能的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將為更多攝護腺癌患者所接受。


上一篇文章:解讀:攝護腺增生常見7問題

下一篇文章:老年男性的煩惱——攝護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