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需要認同感的人 特別容易討厭別人

5a13d2ae20aae.jpg


  來吧,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究竟是不在乎他人怎麼看我的人比較自我,還是非常在意他人怎麼看我的人比較自我?


  或許我們總覺得那些不在乎他人怎麼看待自我的人活得非常自我、我行我素,仿佛他們的世界裡缺少了他人的眼光,不懂如何用他人的眼光觀照自己,約束自我。


  然而換個角度想,那些非常在意他人怎麼看我的人,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跟社會期待不一樣的人,難道就不自我了嗎?或許他們其實活得更加在意自我,永遠在確保我跟他人之間的腳步一不一致。


  在他們的眼裡,永遠無法忘記我這個人而自由活著,或許連張開雙臂伸懶腰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自己張開雙臂的角度是否跟他人一樣、會不會打擾到他人、會不會因此受到討厭?

5a2f75b46acd2.jpg


  四十歲那一年,我很痛苦、很迷惘。雖然我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工作也是人人稱羨的,而存款雖然不多,但我知道我們終究有一天會有足夠的錢過好日子,因為老公和我的能力都不錯。


  但是那一年,我陷入抑鬱之中,覺得即使有一百萬美元放在我面前,我也會說:要拿來做什麼?


  雖然當時我所有的財產離一百萬美元還差得遠呢!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我來到這個世界要做什麼、我的人生目的和意義何在。我被逼到墻角,無處可退,太不開心了,只能開始向內尋找答案。有人說:我還在為五鬥米折腰呢,哪像妳還有閑情逸致談靈性。


  我覺得,你可以繼續為五鬥米折腰,辛苦且不快樂地工作,在這個物質世界求得溫飽,一輩子庸庸碌碌,茫然以終。或許因為很努力,你終究可以累積一些物質財富,但你的內在未必快樂。而且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5a13d4c943430.jpg


  日本作家加藤諦三曾經研究一個有趣的現象,他試著分析到底人們怎麼變成一個服從的乖孩子的。


  他援引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發現小孩常會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可,而扼殺自身的喜悅情感,因為對小孩來說,世界上最可怕的,莫過於失去周遭人們的心。


  正因為如此,許多父母在孩童成長的階段便會藉由獎罰來規訓孩子,他們為孩子指出一條能夠取悅自己的路,借以讓自己的生活更方便。


  加藤提到一個女孩的故事,當這個女孩家裡誕生第二個嬰兒的時候,她受到了父母的冷落。起先她用爭吵、耍賴試圖引起父母的注意,沒想到父母的反應不如預期。


  於是她開始學習當個懂事的乖孩子,這時她發現這招奏效了,她的父母對她大力贊許,滿懷慈愛,在這樣的過程裡,她學習到取悅他人、讓自己看起來被需要是與人互動的捷徑。

  當這個女孩逐漸長大談戀愛之後,她總是在感情裡逆來順受,遇到越不公平的對待,她越是用力取悅,她讓自己成為一張任由男友予取予求的大網,因為她相信,唯有被需要的人才能被愛。

5a13e59165a7e.jpg


  是的,人們無所不用其極追求的終點,其實是想要感受到被愛。


  愛讓我們產生安全感,但同時,對愛的需求也讓我們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當我們試著融合社會、取悅社會、想要以合群作為得到被愛的入場券時,其實隱含著我們想要被這個社會所愛的渴望。


  有多想要,就有多痛苦。


  那麼我們再來回想,為什麼這些特立獨行、特別優秀、特別弱、或特別跟別人不一樣的人這麼讓人討厭?或許這題就不那麼難解了。

  越是想要融入團體,將團體意識變成自我價值的人,其實付出了相當多的精神。


  他們照著程序來、一步一步地走、吸收團體資訊、佈局自己的人脈、甚至犧牲自我的愉悅,只為了符合團體期待與利益,此時若出現了某個闖入者,或讓循規蹈矩的自己顯得像個笨蛋的人出現,自然會成為被討厭的對象。


  本來期待能夠在團體之間找到愛的群體們,卻因為各自集結了眾多的怒氣,必然需要將無法平衡的心意怪罪給某一個人,霸凌他吧!誰教他跟我們不一樣。


  可是明明大家都想被愛,我們卻用對某個人的恨意來抒發追求愛的痛苦,不禁讓人懷疑,大家到底恨的是那個單一的人,還是其實是自己?


上一篇文章:找不到愛情的目標 想想這3點吧!

下一篇文章:學者告訴你 愛人相處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