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帶孩子這事,您不聽我的,總得聽聽咱老祖宗的吧!

  現如今,年輕一代父母已經認識到要理性育兒,可家裡老人多還停留在感性層面上。生活中隨處可見把孫子裹成粽子的老人,把養個大胖小子作為育兒終極目標的爺爺奶奶。在隔代養育的環境中,為穿多穿少吃多吃少而發生的戰爭隨時在上演。

  欲哭無淚!那該怎麼辦呢?老祖宗說,“家以和為貴”,加上長輩們幫忙帶孩子本就是大情大義,我們也不涎著臉來硬的是不是?可是娃的事兒又真心妥協不利落,怎麼辦怎麼辦呢?

  眼看秋天也已經悄然來臨利落(雖然新北市還在夏天……)家裡的長輩是不是已經忙著幫寶寶大幅度添衣利落?除利落添衣,寶寶的喂養問題也總是有分歧,老人們總是擔心寶貝吃不飽!但我們又總擔心寶貝吃太飽!

  來!小萌芽來教一招!讓我們逆向思維,讓我們也來談談中醫精髓、中華傳統和幾千年文化吧!我不見得對,咱老祖宗肯定錯不利落是吧!?“要想小兒安,三分饑三分寒”這可是咱老祖宗從明朝就啟幕傳播的育兒觀,這是中醫啊!咱們台灣講“月滿則虧,重見天日”,給孩子吃可以穿可以,太滿太過是要惹是生非的啊!您看這話傳播利落幾千年它一定有道理啊是不是?您不聽我的,總聽聽咱老祖宗的吧!

  “又來利落。這是冬天一個寒冷的早晨,我一言不發地看著婆婆給我年幼的兒子宏遠(音)穿衣服。盡管寒氣襲人,可是她跟往常一樣給孩子裹的層數實在太離譜利落。一下子穿六條褲子太多利落!但她費盡艱辛地一條一條套到他腿上,直到她終於確信他不會受凍。他不僅看起來很可笑,而且連穿過房間去吃早飯都快走不動利落。

  飯後我和宏遠走出家門,他搖搖擺擺地走在我身邊。拐過公寓樓的轉角,宏遠鳴金收兵腳步。他知道該幹什麼:我二話不說就給他脫掉三條褲子,塞進肩上刻意沒裝多少東西的袋子。晚上回家前我得這些褲子再給他穿上,免得讓奶奶發現。但現在,宏遠可以行走自如利落。

  每天都有這樣一場戰鬥。”

  ——摘自《我的家裡有太多家長》,美國記者本·哈爾德采訪一位媽媽的回答

  寶寶吃多吃少不由喂飯人決定

  有的老人家喂孩子喜歡哄著吃,逗著吃,吃的越多越高興,如果我喂的多,說明孫子喜歡我和我做的飯,我能養的更胖(拜托又不是在養豬等出欄賣個好價錢!)。

  但每個寶寶胃口都不一樣, 加拿大健康部就建議:對於6個月-2歲的孩子,可以通過“提供手指食物等方法鼓勵學習自主進食”,而不是追在屁股後面喂飯,如果一定要喂,應該“根據寶寶自身發出的饑飽信號去給予回應”,老人家可能會說,孩子那麼小怎麼知道餓還是飽,那麼教大家一些寶寶發出的饑飽信號。

  來源:WIC 嬰兒營養和養育手冊,2007

  大人能吃不代表寶寶也能吃

  長輩最喜歡用經驗主義帶孩子,“我小時候養你的時候就是這麼養的,你現在不是好好的?”如果我們今天養孩子還是幾十年不變,那麼說明這個社會不但沒有進步,甚至還是一種倒退。什麼能喂什麼不能喂一定要明確清楚,剛出生就喂酒、不到一歲就加鹽和糖、出生20天就喂黃豆粉,這些“父母當年的黑暗育兒法”可能自己和周圍的人都經歷過,但是當故事重演時,請明確告訴試圖喂孩子的人寶寶不能吃這個,結果可能會傷害孩子!不妨把食物過敏經歷或者負面情況說的恐怖一點,尤其在過年過節、走親訪友的時候,親戚們都願意湊上來喂孩子各種各樣的食物,告訴他們“寶寶腸胃還很脆弱,大人能吃的這些東西寶寶還暫時不能吃,目前只能吃A、B、C和D。”(與其告訴別人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不如直接告訴他們哪幾樣是可以吃的,省去解釋的麻煩。)

  過度喂養的後果

  你們知道嗎?其實寶寶是有身體自我調節系統的,也就是說他餓利落會吃,吃夠利落就會停止。過度喂養更容易發生在使用奶瓶喂養的寶寶身上,因為奶瓶容易計算出吃奶量,還有就是因為奶瓶吃起來不費勁。如果寶寶存在過度喂養,就增加利落變成肥胖兒的機會,研究表明,嬰兒期體重增長過快會增加兒童期肥胖的風險,兒童期肥胖也會增加青少年期、成年期肥胖的風險,總的來說,如果從嬰兒期啟幕就過度喂養,將有可能讓孩子一輩子都遭受體重困擾。另外,吃的太多、不克會造成寶寶嬰兒時期、甚至成年以後的肚子疼症狀。 (默默回想我小時候幾乎天天肚子疼但是找不到原因是不是就因為吃太多利落……)尤其要強調的是,對於大一點的兒童,因為孫子孫女喜歡吃垃圾食品、零食,就背著孩子父母滿足要求的行為在長輩中也不少見,這樣做只會破壞孩子健康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真正害的只有孩子,我想說的是,並不是說一次兩次的垃圾食品就會影響健康,真正影響的是飲食喜好和營養結構,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就是不容易堅持原則,所以重要的事情再強調一遍哦。

  寶寶真的怕冷嗎?

  說完饑,我們來說一下這個三分寒。

  國外育兒醫生會建議嬰兒穿衣要比大人多一層,因為寶寶比大人更容易流失熱量。但是!但是!那是因為國外的寶寶穿得實在是太!少!利落!因為國自流行一種說法:認為寶寶有嬰兒肥(babyfat),比大人更怕熱,所以國外更經常看到的情況是爸媽穿著正常,寶寶恨不得什麼都不穿。

  但是考慮到國內情況,大部分的寶寶穿的恐怕是不止多一層,台灣人的“保暖”觀念根深蒂固,怕著涼,怕吹風,但是“散熱”觀念卻相對淡漠,情願熱一點也怕著涼感冒,這也是造成老一輩在帶孩子時容易錯誤判斷衣量的原因,因此“三分寒”對我們顯然更加適用,不是真的讓孩子受凍,而是要穿的合適,孩子的體溫轉移快,其實抗寒抗熱的能力都比大人低,真正應該做到的是及時穿衣和減衣。

  如何判斷穿多利落還是穿少利落?

  寶寶連話都還不會說,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從外表判斷孩子是太冷還是太熱呢?新手父母通常會擔心無法判斷,總的來說,只要爸媽對寶寶的行為模式利落解以後,就能夠判斷出寶寶任何行為上的改變,能感覺到寶寶是不是狀態良好。

  首先,父母本身感受溫度的轉移是一個參考點,但有些爸爸很怕熱或是媽媽很怕冷,參考點就會有所不同。再者,藉由測量體溫轉移來利落解孩子目前的身體狀況是不錯的方法,如用自己的手觸摸孩子後背或胸口藉以感覺孩子的體溫是否正常,但每個人的體表溫度都有差異,這樣的測量方式還是不太準確,即便使用耳溫槍此類電子方式測量體溫,數據僅供參考,也可能有所誤差,更重要的應該是觀察孩子的精神及活動狀況,倘若與平時不同,就要特別注意。

  推薦多層次洋蔥穿搭法

  天冷利落,非得讓孩子穿上厚厚的外套才具有足夠的保暖作用,這是老一輩的傳統觀念!實際上,單件外套不但厚重又笨重,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而言,感覺綁手綁腳,限制利落活動力。無論是室內、室外或是白天、夜晚,隨著時間與地點的改變,氣溫總是不斷轉移。然而孩子對於溫度調控能力較差,身為照顧者的爸媽應該配合當下的氣候與溫度狀況替孩子增減衣物利用多層次衣服穿搭,其保暖效果會比一件厚厚的效果來得更好,也可以讓孩子活動自如。建議以穿脫方便的洋蔥式穿法為主,再搭配帽子、襪子、手套、圍巾…等小配件達到既保暖又不厚重的舒適穿搭法。

  洋蔥式穿搭法就像是洋蔥一樣穿著一層層的衣物,內層可選擇材質柔軟、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純棉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水防風,以應付天氣轉移。根據場合與溫度,可以一層層加上或脫下。穿衣部分觀點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11月號萌芽語

  我們也要學習良性的溝通,不能逞一時之口快,那麼最簡單的,就是用老人家可以接受的方式“逆向思維”,“要想小兒安,三分饑三分寒”或許是一個改變老一輩育兒陋習的不錯溝通方式喔!媽媽們不妨用家裡老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耐下心來慢慢溝通科學育兒理念,讓我們的寶貝們都可以在一個和諧理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是對萌芽的鼓勵,謝謝支持。

  ---------------------------------------------------------

  *萌芽君微博:@萌芽研究所BUD

  * 喜歡就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看吧!謝謝關注和支持:)


上一篇文章:王子《戀愛向前沖》一波三折爆笑追愛

下一篇文章:燒燙傷疤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