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武漢探索食品安全監管新路徑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開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行動(簡稱“雙創”)。

  當前,我省正在積極行動,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構建全流程監管鏈條,把“雙創”工作轉會為全面落實中央提出的“四個最嚴”、治理“餐桌污染”的具體行動。

  “雙創”實施路徑有哪些?給百姓生存將帶來哪些改變?記者進行了系列走訪。

  曬曬肉菜“前世今生”

  5月27日上午11時20分,武商量販百聖店,市民張小姐拿起一包散裝花卷,徑直走到賣場生鮮食品追溯查詢機前。輕掃花卷價簽上的二維碼,“前世今生”一覽無餘。

  面粉來自河南天香面業,老面來自武漢剛強食品,蔥來自武漢元生蔬菜公司。“所有原料都能追溯,都是正規渠道,我對花卷放心了!”張小姐高興地說。“食品安全是我們的生命。之前我們只進行內部品控,難免疏漏。現在我們把生產采購流程‘曬出來’,市民不僅有知情權,也可隨時監督。”店長王芳對該查詢系統贊不絕口。

  據悉,武漢市食藥監局先後在全市8家大型超市的120家賣場和80家中百便民超市,建立生鮮食品全鏈條追溯,目前走在國內大城市前列。消費者可通過查詢終端,或在手機下載“智慧眼”APP,掃掃二維碼,就能快速查詢蔬菜、熟食、糕點、面點和豆制品等食品的相關信息。

  武漢市食藥監局綜合處李光龍介紹,監管人員通過系統後臺,定期核查各種商品來源,查看供貨地,檢查生產日期等數據;一旦發現日期有誤、批次長期不更新等問題,就會聯系商家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食品安全可追溯實現後,最明顯的作用是,市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成倍!由此‘倒逼’生產者和經銷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李光龍說。

  “禁散令”斷地溝油通道

  “老板,店裡用的是散裝油還是桶裝油?”5月27日下午,記者走進武昌東亭路一家小吃店。

  正在廚房忙活的店主從灶臺旁舉起一桶5升的某品牌調和油:“我們用的就是這個,超市買的。”

  店主說,小吃店從前也用散裝油,“禁散令”後,就買桶裝油。“桶裝油都有生產、衛生許可證,而散裝油有時會混入地溝油。”店主稱,雖然桶裝油成本高一些,但能保障消費者吃上安全、衛生的飯菜,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2014年1月1日起,武漢市全面禁產禁售禁用無包裝、無QS標志、無標簽標識的“三無”食用油。

  根據“禁散令”,全市“三無”食用油生產廠家、批發企業全部停產、停售,不得向我市食品和餐飲經營者提供者銷售食用油。全市所有餐飲企業、食品生產企業在采購食用油時,向供應商索取企業生產資質證明、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對每批食用油采購記錄要登記,相關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兩年。“地溝油大多都是通過散裝油進入餐企的,禁止所有餐企使用散裝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斷地溝油流入餐企。”李光龍介紹,“禁散令”實施兩年多來,武漢“三無”食用油生產廠家49家、批零經營戶219戶停產停業,白沙洲、舵落口農副產品批發市場66個大型儲油罐拆除封罐,市場內18家批發經營大戶落實禁令。目前,該市食用油市場經營穩定,監管可控。

  規范散亂的小餐飲

  5月27日上午10時許,武漢礄口區寶豐街,宏翔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的酸菜魚檔口,周平正擦拭清潔液化氣灶。“我是店裡的清潔員,負責每天早晚各清潔一次。”周平說。

  旁邊的臺灣風味小吃檔口,幾名店員正調試自助保溫餐臺的溫度。“按照監管要求,溫度應保持60℃以上,如低於60℃必須在兩小時內銷售完。”店員說。

  點滴細節,折光出小餐飲監管正悄然發生的變化。

  在食品安全鏈條,小餐飲、集貿市場、小作坊是監管難度最大的環節。它們散佈在角角落落,多數經營環境散亂,加上數量眾多,監管不易。

  站鄰園社區主任吳惠琴稱,社區周邊有6所中小學校,師生們大多就近就餐,散亂的小餐飲曾讓人頭痛。為此,該社區探索對小餐飲改堵為疏,把散架的小餐飲納入食品安全便民服務區,配合監管部門增高監管頻次,達到擴容增效之效。

  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並非一個模板。如古三社區的福源街食品安全示范街,發揮“哨點”作用,設立食品安全投訴點,收集處理日常信息;而在宗關街南國西匯便民服務區,首次引進第三方監督團,對開門商戶履行人格化評級,打破管理部門“獨判”形式,並設立小餐飲先行賠付及退出機制。

  目前,武漢已在校園周邊、農貿市場周邊、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建設小餐飲便民服務區110個。同時,全市5家食品小作坊生產園區吸納小作坊近百家,進入園區的小作坊實現生產佈局、規范管理、原料購進、添加劑使用、信息公示“五統一”。


上一篇文章:楊千嬅買西瓜被笑肚子像西瓜 自稱口齒伶俐被驚呆

下一篇文章:驚恐!!5種食物會引起胃酸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