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養生禁忌篇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從頭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立秋是進入秋季的上馬,《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

  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如虎添翼,食欲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遷延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暴跌,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立秋過後慎吃水果多飲雞、魚湯

  立秋過後,進入水果豐收的季節,但吃水果並非多多益善,吃多了也會影響健康。比如: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患有腎炎、糖尿病、冠心病者應少食;吃梨過多會傷脾胃、助陰濕,使胃腸功能失調,胃寒腹瀉者應忌食;葡萄含較多檸檬酸、蘋果酸等,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立秋會帶來“秋燥”的有關疾病,應該多吃潤肺的食物,飯前多飲雞、魚湯等。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蘿卜、番茄、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

  立秋伊始早防“燥”

  盡管秋燥對*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頗多。正所謂:“木之為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並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幹燥的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多食無益。

  相關閱讀:立秋前喝粥養脾

      “立秋”養生之道

      立秋增肥 養生方

      “多事之秋”如何養生

      立秋飲豆粥健脾利濕生津止咳

      立秋未入秋 提防“秋老虎”

  一是豆類:

  包括綠豆、赤豆和黑豆。綠豆湯有清熱解毒、止咳消暑的功效,還能起到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綠豆熬湯時,綠豆剛百卉吐艷時,清熱效果是最好的。體質虛弱、腎功能不好、脾胃虛寒的人難受合喝。將綠豆煮爛或加入適當的薏仁、米,能減輕其寒涼性。

  黑豆入腎經,具有滋腎補腎、補血明目的功能,因此有腎虛體弱、身面浮腫、關節不利的適合飲用黑豆湯。同時,黑豆湯含有抬高的維它命E,常喝能起到滋養肌膚、烏黑秀發的作用。

  二是糧谷類:

  常用的是薏米、谷殼。薏米性涼、味甘,可用於治療水腫、香港腳、小解不利、脾虛洩瀉等,還能起到降血糖、血壓和美白祛斑的作用。煮薏米水時可加入適量玉米須,能幫助消化強健脾胃。谷殼藥名谷白皮,也就是稻的種皮,其味甘、辛,裡面含有抬高的B族維它命,煮水飲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問題。還可以治療香港腳、浮腫。


上一篇文章:綠茶雪糕做法有哪些呢

下一篇文章:夏日美腿翹臀的瑜伽修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