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性更容易尿路感染?

女性解剖特點與高風險背景

女性的尿道長度平均僅有3–5 公分,相較於男性的尿道又短又直,這種生理解剖特點讓細菌更容易「攻佔」膀胱。研究數據顯示,女性罹患尿路感染的機率是男性的 30 倍。特別是剛開始有性生活的年輕女性、新婚夫婦,或性生活次數比以往更頻繁的族群,感染風險會顯著提升。

這種風險並非單一因素,而是解剖結構、生活習慣、性行為方式共同造成。理解這個背景,能幫助女性更有意識地採取預防措施。

預防第一步:徹底清潔,別只做表面工夫

  • 日常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部,避免長時間泡澡,清洗後要用乾淨毛巾擦乾。
  • 性生活前:男女雙方都應徹底清潔,尤其是肛門周圍,細菌也可能入侵尿道。
  • 共同洗澡:既能增進情趣,也能確保雙方確實清潔。
  • 錯誤示範:僅用水龍頭下的一點水抹一抹,這樣等於沒洗。
提醒:清潔不是形式,而是要徹底、規律,這是預防的第一道防線。

性生活後與日常生活習慣

性生活後要立即排尿,這能幫助沖刷可能進入尿道的細菌。許多人因為「懶得起來」而延遲排尿,讓細菌有時間往上走,這是大忌。同時,建議避免使用含殺菌劑或潤滑不足的保險套,否則可能破壞陰道正常菌群。

在日常生活上,養成以下習慣能顯著降低感染風險:

  • 有尿意時不要憋尿,立即排出。
  • 如廁後要「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細菌被帶到尿道。
  • 選擇寬鬆透氣的棉質內褲,保持乾爽。
  • 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飲食上多攝取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 血糖高的女性需嚴格控制單糖攝取,因為高血糖環境利於細菌滋生。
小結:這些生活習慣雖然看似瑣碎,但卻是降低尿路感染風險的關鍵行動。

多喝水與醫療支援:最後的保障

除了上述的清潔與習慣,影片強調「每天喝 6–8 杯水」的重要性。充足的水分能增加排尿次數,幫助膀胱與尿道將細菌排出體外。這是一種最簡單、成本最低,卻極具效果的防護方式。

對於反覆感染的女性,一年內若超過三次尿路感染,醫學上定義為「復發性尿路感染」。這類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低劑量抗菌藥,於性生活後服用,作為預防措施。

注意:抗菌藥的使用需遵醫囑,切勿自行購買或長期服用,以免造成抗藥性或其他副作用。
LINE客服 1